從一顆種子到一杯咖啡,咖啡須經過四大階段,分別是【種植】、【後製】、【烘焙】以及【沖煮】。堅持「友善土地」的種植理念,大鋤花間咖啡園看似雜草叢生,卻生機盎然。來到園中,蜂蝶紛飛,螳螂與人面蜘蛛埋伏,眼前滿滿過貓、咸豐草花、釘地蜈蚣等野花野草,遠處還傳來陣陣山羌叫聲;正是這些豐富生態孕育了大鋤花間的冠軍咖啡。
~大鋤花間咖啡生態農場環境介紹~
✽種植面積:3.5公頃
✽氣候條件:年平均溫度約攝氏20.9度,接近副熱帶濕潤氣候。降雨集中在夏季,年平均降雨量2,215公釐;全區濕度偏高。
✽地理位置:位於台南市東山區阿里山山脈之西烏山嶺支脈,屬急水溪流域,接近東山區內最高點大獅嶺(又稱李仔園山)
✽海拔高度:700-750公尺
【種植】
站在大鋤花間的咖啡園裡,放眼望去,山間小路蜿蜒,綠葉中點綴著紅果實,微風拂面,間雜著樹林中獨有的清新香氣。園區中目前種植四大阿拉比卡品種: Typica(鐵比卡)、Yellow Bourbon(黃波旁)、Venecia(薇拉西雅)、Purpurascens(紫葉) ,各有迷人的風味!
【後製】
每年11月至翌年3月為咖啡採收季節,在純淨無污染的大鋤花間咖啡園裡,和繚繞山峰的雲霧一起,穿梭在咖啡樹間一顆一顆手工採摘咖啡果實。只有純手工採下最成熟,呈現酒紅色的咖啡果實,才能製作出品質最好的大鋤花間咖啡。採回來的咖啡鮮果,依水洗、日曬、蜜處理等不同後製方法,經過各種處理程序, 最終都要交由老天爺的陽光曝曬,讓豆子們享受天然的日光浴。
【日曬 Dry/Natural Process】
✽將當天採摘、已目測未熟或瑕疵的咖啡果實去除後,把優質咖啡果實平鋪在架高的棚架上曝曬乾燥,帶殼生豆含水量約10-12%時收入恆溫恆濕室內保存,最後,在烘焙前再用脫殼機把外層乾燥的果皮果膠去除,並剔除瑕疵生豆。
【蜜處理 Honey/Miel Process】
✽將當天採摘、已目測未熟或瑕疵的咖啡果實去除後,透過去皮設備將果皮去除,僅保留果膠部分。將保留果膠的生豆平鋪在架高的棚架上曝曬乾燥,帶殼生豆含水量約10-12%時收入恆溫恆濕室內保存,最後,在烘焙前再用脫殼機把外層乾燥的果膠去除,並剔除瑕疵生豆。
【水洗 Wet/Washed Process】
✽將當天採摘、已目測未熟或瑕疵的咖啡果實去除,透過去皮設備將果皮去除並靜置桶中8-12小時,再用清水將表面果膠洗淨,並去除浮豆。去除果膠後的生豆倒出,平鋪在架高的棚架上曝曬乾燥,帶殼生豆含水量約10-12%時收入恆溫恆濕室內保存,最後,在烘焙前再用脫殼機把外層果殼去除,並剔除瑕疵生豆。
【烘焙】
大鋤花間郭雅聰老闆已有數十年的咖啡烘焙經驗,不論是中焙或淺焙,都能掌握得恰到好處。店內目前提供鐵比卡水洗中焙、鐵比卡日曬/蜜處理淺焙、黃波旁日曬/蜜處理/水洗淺焙、紫葉日曬淺焙、薇拉西雅日曬淺焙、藝伎日曬/蜜處理淺焙等多種處理法與烘焙程度的咖啡豆,歡迎到店裡找老闆聊聊咖啡經!